一百多年前,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猴岗王魁成、猴坑方南山等茶人创制出太平猴魁。1917年,方南山又编写 “猴茶真经”,规范了太平猴魁的采制技艺。经过历代猴魁茶人的不断完善,太平猴魁以其特有的采制技艺,生产出其独特的色、香、味、形,成就出其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荣光。
猴坑、猴岗地处崇山峻岭之中,茶叶是当地人的主要收入。1900年,猴岗的茶农王魁成在茶园里选出又壮又挺一芽二叶的鲜叶,精心制作出的干茶深受市场的欢迎。由于王魁成又叫王老二,人们就称这种茶叶为“王老二魁尖”。1910年,根据南京叶长春茶叶店的建议,猴坑人方南山和王奎成之子王文志等人精心制作了四斤“魁尖”,陈列在南洋劝业会和农工商部,受到好评并首获优奖。为不使这优质的“魁尖”与一般的魁尖混淆,特把猴坑、猴岗一带产的魁尖,称为“猴魁”。1915年,“猴魁”茶送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前,太平县商会又将“猴魁”更名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两叶抱一芽,扁平挺直,魁伟重实,色泽苍绿,兰香高爽,滋味甘醇。太平猴魁到美国参展,当之无愧地荣获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一等金奖。太平猴魁独特的色、香、味、形,独具“猴韵”,除了它良好的天然品质外,关键在于太平猴魁独特的采制技艺。
1917年,方南山认真总结太平猴魁的采制技艺,编写出 “猴茶真经”。 太平猴魁的制作,从采摘开始就特别考究。每年谷雨前后,当芽稍长到一芽三四叶初展时,才能采摘。采茶时,要清晨朦雾中上山采茶,雾退即收工,一般只采到上午10时。采茶有拣山、拣丛、拣枝、拣尖 “四拣”的说法。拣山,指的是要在云雾笼罩的山上采茶,拣丛指的是要在生长旺盛的茶棵采摘,拣枝指的是要在粗壮、挺直的嫩枝采摘,拣尖就是掐尖,要尽量采摘肥大多毫的茶叶。
方继凡是方南山的第五代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制作销售太平猴魁。20年来,方继凡积累了丰富的太平猴魁制作和营销经验,现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的代表性传承人。
当初,方继凡在市场上销售太平猴魁时,发现传统方法制作的太平猴魁虽然内在品质好,但外形不好看,价格卖不高。后来,方继凡花心思,对太平猴魁的制作工序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理条、整形工序。方继凡的改良,没有得到老辈人特别是父亲方平荣的理解。方继凡把母亲用传统方法制成的太平猴魁和他用改良的方法制成的太平猴魁放在一起,让父亲鉴评。通过对比,方继凡制作的太平猴魁得到了父亲肯定。方继凡又带着他制作的太平猴魁参加了2004年中国(芜湖)国际茶业博览会,并获得“茶王”称号。新增的理条、整形工序,让太平猴魁更加扁平挺直,匀齐美观。新法加工的太平猴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种制作方法开始全面推广。
2008年,方继凡参与太平猴魁国家标准的制定。有了国家标准,百年历史的太平猴魁制作技艺更加科学规范。如今,太平猴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欢迎。这源于太平猴魁不断完善而不失传统本真的制作技艺,确保了其优良的品质。